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45章 教育、医学 (第1/2页)
前几天,负责核物理与理论计算的一名专家被紧急送往龙城医院抢救。 由于龙城核电站这几个月的紧张建设,他的身体终于不堪重负。 陈帆赶到龙城医院时,看见林晓和其他几位核能专家正在走廊焦急等待。 他摆手示意众人不必起身,直接问道:“林院士,吕教授情况怎么样?” 林晓叹了口气:“主治医生刚才出来过一次,情况不太乐观。” 陈帆坐下与众人一起等待,沉吟片刻后问道:“吕教授的病情会影响核电站建设进度吗?” 若在末世前,这样的询问或许显得不近人情,但如今核电站的顺利建成关系着龙城的存亡。 在场的核能专家们都明白这个道理。 林晓回答:“陈先生请放心,我们核能专家团队共有34人,每个领域都配备了至少5名专家。即使吕教授...真的挺不过去,也不会影响核电站的建设。” 陈帆微微松了口气。 他记得之前视察核电站时,林晓曾介绍过核能研究分为6大板块、二十多个学科。看来华夏官方在撤离人才时考虑得很周全,没有让任何一个领域只依赖一个人。 “吕教授今年73岁,培养了三代核能专家。在核能教育方面,他不仅是国内,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。\"林晓补充道,\"我指的是教育能力,并非说其他专家专业水平不行。” “大多数科研人员技术钻研能力很强,但教学能力却参差不齐。医生说就算吕教授抢救过来,也可能长期卧床。这对龙城核能技术的传承将是重大损失。” 陈帆安慰道:“没关系,只要有专业人才在,多花些时间总能培养出下一代的。” 没想到林晓摇头否定了这个说法:“其他人确实能培养下一代,但关键在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让下一代真正精通。这直接关系到科学突破的速度。” 陈帆有些诧异:“科学创新不是更依赖个人能力吗?教学水平的影响真有这么大?” 林晓点头:\"个人能力固然重要,但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不容忽视——年龄。\" “年龄?” 反正等待抢救结果也需要时间,林晓索性详细解释起来。 “陈先生,您知道各国为什么如此重视神童和天才吗?” 陈帆略感意外,但很快领会到其中关联,思索后回答:“我想这与知识传承效率的深层逻辑有关。” 林晓伸出大拇指赞道:“不愧是陈先生。” 他并不是拍马屁,因为能想到这个层次的人不多。 更何况陈帆这个年纪的人。 若非这几个月与顶尖精英频繁接触,陈帆也不会如此敏锐。 更重要的是,龙城正在制定的新人类教育体系,知识传承效率这个词反复出现在他耳边。 同样的知识内容,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天差地别。 有的引经据典幽默风趣,有的却死气沉沉。 可是,如果让这些教师参加专业考试,说不定教学最枯燥的那位反而能拿第一。 老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爱听和不爱听,直接影响到学生最终成绩,想要提升有很大学问。 当林晓提到天才的重要性时,陈帆立即明白了吕教授无法工作的严重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