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569章 定婚 (第3/3页)
金链带着短棍眨眼间已在潘仲询剑网上撕开缺口。 潘仲询急使“铁板桥”后仰,金链擦着鼻尖掠过,却在此时听得“咔嗒”轻响,短棍突然回旋,棍头正打在剑锷吞口处。 “当啷”一声,长剑应声落地。 潘简若收棍而立,躬身道:“女儿取巧了。” 潘仲询望着地上佩剑,忽然放声大笑:“好个龙回头!这招不是潘家武学吧?” “是女儿在草原观海东青捕狐时悟得的。”潘简若抹去额间汗水,金链在她腕间叮咚作响,“雕儿扑击时总留三分余力,待猎物闪避时方现杀机。” 杨炯立在廊下,早看得目眩神迷,浑然不觉手背吃痛。 潘夫人见状,暗中以指甲轻掐他腕子:“呆雁似的!还不赶紧递汗巾去?” 这一掐方教他回过神来,忙抢步上前,双手捧上素绢:“岳父大人请稍歇!” 潘仲询本就留意着他,见女婿殷勤模样,含笑接过汗巾:“堂堂侯爷如此谦谨,倒叫旁人看了笑话。” 杨炯忙赔笑道:“在岳父跟前,小婿这虚名算得什么?不过是蒙祖宗荫庇罢了!” 一旁潘简若轻哼一声,夺过汗巾嗔道:“没脸没皮的,偏会拣好听的说!” 杨炯被噎得语塞,暗自纳闷:好端端的,怎的自家娘子反倒拆台?忙不迭递去求饶的眼神,盼着她莫再打趣。 潘简若柳眉微蹙,直直盯着他:“礼物可备齐了?” 杨炯心头一喜,只道简若不愧是殿前司有名的贤淑娘子,关键时刻总能顾全大局,忙赔笑道:“自然备好了!特意寻来一柄龙泉古剑,岳父定要细细赏玩!” 潘简若颔首,爽利道:“如此便好。爹爹稍后要去殿前司当值,没工夫闲话。婚期就定在陆姑娘吉日前七日,地点选在寿州老家。那里多是爹爹旧部,当年爹爹应下请众人喝喜酒,如今他们年事已高,不便远行,便这么定了。” 这一番话如惊雷炸响,让杨炯当场怔住。 按大华礼数,男子登门议婚,婚期、地点向来由男方先提以示敬重,即便女方有异议,也该提前通传。可潘夫人先前只字未提,此刻这般安排,倒叫他有些措手不及。 “岳父,这……” 杨炯望向潘仲询,神色犹疑。 潘仲询却笑着拍他肩膀:“你意下如何?” 杨炯轻叹一声,如实道:“原想在江宁府办喜事,届时师兄们都能来贺。若改在寿州,倒也无妨,只是怕要委屈了简若。” 潘仲询摆摆手,朗声道:“说什么委屈!名分既定,虚礼何须在意?夫妻和睦才是头等大事。金花卫此次在西夏折损不少,诸事繁杂,正好借大婚之机,在寿州与老兄弟们热闹热闹!” 言罢,投给杨炯一个安心的眼神,袍袖一甩,大步离去,只留杨炯立在原地,望着那远去的背影发怔。 杨炯立在原地,只觉喉头发紧,万千思绪翻涌如潮。 潘仲询看似寻常的话语,实则暗藏深意,分明是要将寿州家兵托付于他。 这寿州乃江淮锁钥、南北咽喉,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南方政权欲图中原,此处是进兵根基;北方势力南下江淮,也必先取此城。 潘仲询此举,无异于将一条关乎生死的后路双手奉上,这等厚恩,又岂是言语能道尽? 潘简若见他呆愣愣的模样,忍俊不禁,轻拉起他手嗔道:“傻站着作甚?我腹中早饿得打鼓,快去做浮元子来!” 杨炯回过神,眼中满是感动,一拍胸脯朗声道:“今日便是累得臂膀酸麻,也要让娘子吃个痛快!” 说着便抬脚往厨房跑,却因心急如焚辨错了方向,兜兜转转间竟寻不着路径,急得额角沁出细汗,在回廊曲径间晕头转向。 “这边呢!” 潘简若笑得眉眼弯弯,扬手指引。 杨炯忙不迭应了声 “哎”,调转方向,脚步生风地奔去。 潘简若望着他火急火燎的背影,又好气又好笑,轻摇着头,莲步款款跟了上去。 日至中天,明晃晃的日头将两人身影紧紧贴在青砖地上,叠作小小的两团。那影子随着二人轻快的步伐轻轻晃动,恰似一对依偎的雀儿,说不出的可爱温馨。